“知之者不如好知者,好知者不如乐知者”。兴趣,不是三分钟热度,而是使一个人长久地保持喜爱某种事物的内驱力。要让小学生轻松习作,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,牵手兴趣,无疑是绚丽习作之花的深厚沃土。
一、作前指导,激发兴趣
长期以来,无话可说、无内容可写是小学生习作时咬笔杆的根本原因,一个“编”字让学生焦头烂额。要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,必须解决习作内容和动机的问题。
1.抓住情境契机,让习作有话可说。文学来源于生活,生活中的人、事、物,都是小学生的观察对象、习作内容,学校里开展的各种活动、同学间的故事、时事新闻等,再把这些习作内容确定写给谁看或读给谁听,就有了习作内容和动机。
关注课堂上一件事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,再用笔来告诉爸爸妈妈;老师要家访,让学生写下从学校到家的路线;快开家长会了,让学生用笔来介绍将要参会的家长;为课文《找骆驼》中的人写“寻物启示”;节日时给妈妈洗脚、做节日贺卡;给地震中的小朋友或志愿者写信……总之,习作不必按部就班,习作的内容可因时制宜、因地制宜,抓住生活中的情境契机,不仅可以使学生心中有“货”,还可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,形成关心时事的好品质。
2.以游戏为媒,让习作有话“乐说”。游戏,人人乐此不疲。做做游戏,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,解决习作内容的问题,而且可以愉悦身心,学生的习作兴趣会油然而生。“掰手腕”“讲故事比赛”“变魔术”“吹气球”“找硬币”“欣赏未来名人照片”……有了这些游戏作序,学生的习作思路自然畅通无阻。
3.与范文引路说“不”,让习作大胆说。
习作集、习作选上的范文往往是经过多人多次修改编辑发表的文章,易束缚学生的思维,将学生引向千篇一律的路子,同时学生还可能产生习作高不可攀的畏难心理,使学生不敢想,不敢说。要让学生大胆地说、写,就要与范文引路说“不”,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,想怎么写就怎么写。
4.淡化习作方法,让习作无拘无束。《语文课程标准》除了提出“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,分段表述”和“做到语句通顺,行款正确,书写规范、整洁”外,没有了以往的写法要求。
叶圣陶先生也曾明确指出:“写作系技能,不宜视作知识,宜于实践中练习,自悟其理法,不宜空讲知识,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,殊为不切实际之想。”
因此,淡化方法,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习作,学生自会进入习作自由王国。
5.阅读,使习作文从字顺。阅读是吸纳,习作是倾诉,学生不仅应在课内对课文进行精读,而且应在课外大量阅读,积累词句,形成语感。为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,应以低段的绘本阅读逐步过渡到中段插图文本,最后阅读经典名著。教师除了组织学生在校内定时借阅图书外,还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,引导学生共读一本书,共建一架书。以阅读促写作,以写作推进阅读,这样就能做到“胸藏万江凭吞吐,笔有千钧任翕张。”
二、作中等待,感受兴趣
学生动笔习作时,一些教师往往一边巡视一边讲解,笔者总结十多年的教训认为:这无疑是把正在习作路上高速奔跑的运动员拉住,告诉他该怎么迈腿。与其这样,不如在习作前做好充分指导,学生下笔时,教师只要耐心观察,静看学生笔下花开。
三、作后评改,巩固兴趣
1.蹲下身去,降低要求,让学生体验成功。在评价学生习作时,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水平去打分,而要针对小作者的现有水平来评价其习作,拒绝横向比较,坚持纵向比较,只要学生习作一次比一次有进步,就应给予鼓励。
2.形式多样的评改,让学生体验快乐。叶圣陶先生曾说:“我当过教师,改过的习作不计其数,得到深切的体会,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……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,教师只引导和指导,该怎么改,让学生自己去决定,这样会使学生终身受用的。”所以,我们可以开展以下多种形式,来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。
①“捉虫”。写完习作,立即让学生交换习作,互相找一找习作中的错别字,把这些“虫子”捉出来并改正。
②我读你猜。有些习作写的是大家都熟悉的人、事、景,写好后让小作者读,师生共猜。
③我评你改。习作起始阶段的最好评改方式莫过于面评面改,教师当面作出评价,并指出修改方向,让学生自己修改,改好后再给老师看。这种评改速度较慢,一次涉及的人数不宜过多,可分时分批评改。
④指导学生自评自改。评改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己修改,可以小组为单位共评自改。教师指导时要指明评改方向,如回忆习作要求,指出评改内容等。改好后再全班交流,并评出改得最好的个人或小组。这种充分展示主观能动性的协作评改比赛方式,让学生兴趣高涨。
3.开辟展示空间,满足发表欲望。有些与家庭有心理学表明,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欲望。学生写好习作,更希望当众发表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朗读优秀习作或习作中写得好的词、句、段,或在学习园地里张贴。还可以修改好后寄到一些报刊杂志社。学生的发表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,成功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,何愁不喜欢习作呢?
在习作教学中,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,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,由教师设计的外在教法,智慧地激起学生的内在兴趣,让兴趣与小学生习作温暖牵手,学生的习作能力便“自求得之”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让学生从好学走向乐学
- [教育理论] 冷漠也是一种教育方式
- [教育理论] 加强法制教育深化未成年人
- [教育理论] 让预习从形式向实质迈进
- [教育理论] 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
- [教育理论] 对学困生教学的几点粗浅体
- [教育理论] 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师生
- [教育理论] 怎样引导学生思考研究问题
- [教育理论] 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存
- [教育理论] 培养创新能力 锻造新型人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